雷霆队的重建速度远超预期,从摆烂到重返季后赛,仅用了两个赛季。切特·霍姆格伦的复出与杰伦·威廉姆斯的成长,让球队拥有了亚历山大之外的两位强力得分点。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一种熟悉的论调:“杜威双少”时期的球权难题会在这对新的“双少”身上重演吗?篮球评论员苏群对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不要总拿老眼光看人。
苏群认为,将现在的切特和杰伦简单地类比为当年的杜兰特和威斯布鲁克,是一种思维上的惰性。时代已经完全不同,篮球的理念和打法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年的雷霆是一支以巨星单打为主导的球队,杜兰特的无差别立棍单打和威斯布鲁克冲击力极强的突破分球是主要进攻发起方式,球权高度集中在两人手中。而如今的雷霆,打的是更现代、更整体的篮球。
“这支雷霆队的根基是亚历山大无解的中距离单打,但这并非全部,”苏群分析道,“他们的进攻体系充满了大量的传导球、无球跑动和空切。你看杰伦·威廉姆斯,他不仅仅是一个持球攻击手,他的空切意识、接球就投的稳定性,以及他在弱侧的威胁,都让他能够在不大量占用球权的情况下高效得分。而切特·霍姆格伦,他更是一个全新的物种——一个能像后卫一样运球、传球、投三分的高大中锋,他在高位的手递手和策应,是球队战术的重要一环。”
换言之,现在的“双少”功能性与当年的“双少”有本质区别。他们并非都需要长时间持球才能发挥作用,而是完美地嵌入到球队的体系之中。杰伦可以作为第二持球点发动进攻,也可以作为终结点;切特则既是空间点,也是内线屏障和进攻轴心。他们的兼容性建立在多维度的技术特点上,而非对球权的单一依赖。
苏群进一步指出,教练的战术设计也起到了关键作用。主教练马克·戴格诺特构建的体系强调分享球和快速决策,场上五个人都能处理球,这让球员的触球次数更加平均,减少了因球权分配不均而产生的矛盾。这与当年相对简单的“巨星轮流单打”模式有着天壤之别。
“球迷和媒体有时会陷入一种路径依赖,习惯于用过去的模板来套现在的新鲜事物,”苏群说,“但切特和杰伦是新一代的球员,他们成长在位置模糊化的篮球时代,技术更加全面,篮球智商更高。他们正在探索的,是一种全新的合作模式。”
当然,随着球员的成长和球队目标的提升,未来可能会遇到新的挑战。但至少从目前来看,用“不兼容”的旧眼光来审视雷霆的新双星,显然低估了现代篮球的进化速度,也小看了这两位年轻球员适应体系和彼此的能力。他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书写。